7月31日,3044永利集团最新链接“齐鲁情深”实践团来到位于济南市县东巷的崔义清鲁菜馆,对鲁菜泰斗崔义清先生及其女儿进行专访。
队员们到达时是下午两点左右,正赶上崔义清老先生吃午饭。已90岁高领的老先生身体依然硬朗,胃口很好,尽管人很瘦削但一袭红色唐装,精神矍铄。在等待崔老先生吃饭的时间里,队员们参观了鲁菜馆。店内悬挂各式得到国家认可的鲁菜名品的匾额,如葱烧海参、九转大肠、赛螃蟹、奶汤蒲菜等,最引人瞩目的还是一块大红匾,上书四个大字——鲁菜泰斗。
老先生用过午饭,队员们与老人以及他的女儿围坐在一张桌前,老人的耳朵不大好,队员们凑在老人耳边大声问问题,有时他的女儿代为回答。说到最初接触厨艺这一行业,老人至今不能忘记16岁那年拜刘兆贤师傅为师,从此走上了探索厨艺的道路,老人说:“我从没有想到日后会取得成就,当时只是为了学一门手艺。”无心插柳柳成荫。
在问及老先生最擅长做什么时,队员们本以为老人会列出一长串墙上挂的鲁菜名品,然而出乎意料地,老人谦虚地回答说:“汤。”据他女儿介绍,先生的汤做到过中央领导人会议的餐桌上。“吃菜先喝汤,味道好,对身体也好,”老人解释道:“要做三锅汤,客人们都爱喝。”说起鲁菜的特色,老人只说了简短的两个字:好吃。然后道出了自己一辈子做菜的原则:“鲁菜味道好,便宜,又快。”“顾客要什么就做什么。”这就难怪崔老一直有着很好的口碑。
在与老先生的女儿交流时谈及了鲁菜的文化内涵。崔女士说,鲁菜历史悠久,继承宫廷菜、私房菜而来,每一道菜都十分讲究,比如九转大肠一菜就包含了酸甜苦辣咸五味。在发展过程中也稍有创新,比如赛螃蟹就是崔老的独创。目前鲁菜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问题,鲁菜留给人们“油乎乎、黏糊糊、黑乎乎”的印象,实际上正宗的鲁菜并非如此,鲁菜在大众心中的口碑需要重树。
采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,老人由于年纪已大,脸上已显出倦色,需要午睡了。但他还是打起精神,露出开心的笑容与队员们合影。看着老人离去时迟缓、蹒跚的背影,回想老人一辈子专注于鲁菜,成名后低调、谦虚、待人一如既往地和善,队员们不觉心生敬佩。同时也不禁产生隐忧,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,鲁菜的发展也不例外。鲁菜一方面亟待回归正宗,发掘其文化内涵,重树口碑。另一方面,不论是菜品还是经营、推广路线,都需在创新上下功夫,使鲁菜历经历史的淘洗依然充满生命力。